服务项目
SERVICE PROJECT
联系我们

 公司名称:北京易探商务调查私家侦探公司

电话/微信:18911188838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建外SOHO6栋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 >
“美国国宝级投资大师”约翰·博格留给后代的三个投资原则
时间:2022-03-09 18:52 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

 如果你没有读过约翰·博格的书,也没听过他在电视上一句废话都没有、全是干货的评论,那你就错过了一位美国国宝级投资大师。

 
 
指数基金之父,先锋公司创始人和前任首席执行官
 
《财富》杂志将约翰·博格列为20 世纪四大投资巨头之一。凭借突出的创造性和公民精神,有人把约翰·博格比作当代的本杰明·富兰克林(美国独立战争领导人、芒格的偶像)。
 
有人说,他对个人投资者做的贡献,超过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人。
 
他是如何做到如此巨大的成就,令人如此敬仰的?
 
1974 年,约翰·博格创立了先锋公司,那个时候指数基金还只是一个学术概念。但是约翰·博格愿意把整个公司押在指数基金上。
 
指数基金是一个低成本低费用的公募基金,只单纯追踪整个股票市场的表现,时间一年年过去了,指数基金将会战胜绝大多数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型基金。为什么?
 
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,绝对不可能战胜市场,因为投资者整体本身就是市场。
 
基金行业的一些人知道来了一个破坏分子。首先,很多基金公司嘲笑博格的指数基金是“博格的傻瓜基金”,指数基金的竞争对手——那些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甚至说,指数基金这个想法太不像美国人的想法了,没有一点好胜心。
 
但是,约翰·博格根本不理会这些批评,继续坚持努力,把先锋公司打造成全世界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,管理规模达到2.86 万亿美元。
 
这个规模有多大?相当于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!
 
现在,按照晨星评级公司的统计,美国指数基金在所有股票型公募基金的投资总额中占比超过1/3,也就是说,在美国,每3美元的股票公募基金,就有1美元是指数基金。
 
 
约翰·博格1929 年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,恰好是美国经济大萧条开始的那一年。
 
他的家庭并不富裕,但是他聪明好学,后来考上了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,并且顺利毕业拿到了学位。
 
约翰·博格在学校食堂打工,给其他同学做饭做菜,以赚取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。他大学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公募基金,这预示着他以后要在公募基金行业开创一条新路。
 
1951 年,约翰·博格大学毕业之后加入了惠灵顿基金管理公司。他不断地追求上进,步步高升,最后成了公司总裁。
 
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那个热火朝天的大牛市里,约翰·博格把惠灵顿基金公司跟另外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合并,希望这样能够促进公司业务的发展。
 
“这是我一生最糟糕的错误。”他说,新来的合伙人把公司旗下的基金做得非常糟糕,然后利用他们在董事会的多数席位撤掉了约翰·博格的总裁职位。
 
由于公募基金的法律结构安排,博格还要继续负责惠灵顿公司的基金,但是他不被允许来管理这些基金的投资。
 
“我怎么样才能做到不用成为基金经理,照样可以介入这些基金的投资管理?”
 
“你已经知道答案了:创造出一种不用管理的基金。我们称之为指数基金。我给它起名叫先锋。一开始所有人都觉得我搞的指数基金完全是个笑话。”
 
2014年,世界级潜能开发专家托尼·罗宾斯对约翰·伯格做过一次访谈,他们聊了4个小时,约翰·伯格从自己的人生经历讲到给自己后代的三个投资原则,部分内容收录在罗宾斯《钱:7步创造终身收入》这本书 中(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可直接购买)。
 
 
以下是罗宾斯和约翰·伯格的部分对话,文章由“聪明投资者”经中信出版社授权转载,并在文后附上约翰·伯格2017年4月27日在晨星(Morningstar)投资大会上的演讲摘选。
 
罗宾斯:你的驱动力来自哪里?
 
约翰·博格:来自我年轻时最早的记忆,我必须工作。我9岁就开始工作了,在我们住的街区送报纸,我一直很喜欢送报纸。
 
我是一个相当内向的人,长时间工作之后,就不会讲很多废话了。我这个人性格特别好胜,就是那种要跟人争斗一番的脾气,即使有时根本没有必要,这种好胜心弥补了我很多方面的不足。
 
罗宾斯:你的职业生涯是从一家传统的公募基金开始起步的。
 
约翰·博格:我那时还很年轻,还不够聪明睿智,我本来应该多从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教训,依此采取行动。
 
我当时还相信确实存在永久性的优秀基金经理,他们其实根本不存在。好的基金经理出现过又消失了。
 
其实投资业绩更多的是靠运气而不是靠能力。投资是95%的运气加上5%的能力,也许我说的还不太对,应该是98%的运气加上2%的能力。
 
举个例子,要是你找来1024 个人,聚到一个房间里,一起来比赛抛硬币。你告诉他们一起抛,连续抛10次,那么这1024 个人里面会有1个人连续10次正面朝上。
 
你会说:“这个家伙真是太幸运了。”但是换成是在基金行业,你会说:“你真是个天才。”(哈哈大笑)你甚至可以把人换成大猩猩来抛硬币,结果完全一模一样。
 
罗宾斯:你的意思是不是说“一个聪明的人和一个优秀投资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”?
 
约翰·博格:首先,投资者追求平均水平。我们先从这一点开始。非常简单。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为得到平均水平的业绩付出了过高的成本。
 
整体而言,你买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平均要耗费约2%的成本(包括平均1.2%的管理费、交易成本、现金拖累、销售手续费)。
 
这意味着,如果市场平均业绩是7%,那么扣掉付给基金公司2%的费用之后,这些投资者只能得到5%。
 
(如果你买的是指数基金,成本只有0.05%,这意味着你能得到6.95% 的收益率。)
 
按照6.95%的收益率,经过50年,你可以把1美元增值到30美元。但是,按照5%的收益率,经过同样的50年,你只能把1美元增值到10美元。
 
这意味着,投资的本金100%都是你付出的,投资的风险100%都是你承担的,但是所有的投资收益里面,你能拿到手的只有30%。
 
看看股市的长期业绩,再看看主动管理型基金的长期业绩,你就会发现这个真实情况。很多人不愿意这么做,但是他们不得不学会这样做。
 
这些人应该真正搞明白他们为什么要买股票。买股票的真正目的是要得到股利即现金分红,是为了得到盈利增长。
 
事实上,从长期来看,股票市场的收益一半来自股利即现金分红。所有基金的费用支出也都是从这里出的。
 
平均每只基金的股利收益率是2%,平均每只股票基金的费率是1.2%,羊毛出在羊身上,基金的管理费都是从基金分到的现金分红里扣掉的,所以你拿到手的股利收益率只剩下0.8%。
 
整个基金行业向基金持有人收取的费用占属于投资者股利收入的60%,有的时候是100%,有的时候甚至超过100%。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我对基金行业如此痛心,它吃掉投资人的收益实在太多了。
 
罗宾斯:但是还有1亿人投资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。这些人怎么可能这样任人宰割?
 
约翰·博格:绝对不要低估市场营销的力量。回到2000年,那些在《金钱》杂志上打广告的公募基金,平均年度业绩为41%,这些基金有很多,甚至可能大多数现在都不存在了。
 
基金投资者预期,他们选择的聪明基金经理,会永远聪明下去,但是根本不会有这种事。
 
罗宾斯:你在投资行业干了64 年,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市场波动起伏,你是怎么在投资中抽离人的感情因素的?
 
约翰·博格:没有人能够做到,包括我在内。我只是努力在投资时尽量减少感情因素。
 
人们会说,要是股市跌了一半,你会有什么感觉?老实说,我感觉非常痛苦。我的心都揪得紧紧的。
 
那么我能做点儿什么减轻一些痛苦?我会找出来一两本讲“坚持到底”的书,再读一遍。
 
 
罗宾斯:如果你不能把任何一分钱传给你的子孙后代,但是可以传给他们一些投资基本原则,你会告诉他们什么?
 
约翰·博格:我会告诉他们三个投资基本原则:
 
第一,注意你投资的是什么类型的资产。你选择的资产配置,要跟你的风险承受度和目标保持一致。
 
第二,分散投资,你一定要用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来做分散投资,有很多基金都是成本很高的。
 
第三,不要交易。什么都不要做,一直拿着你的指数基金,放在那里!不管发生什么事,一直持有不动。
 
你要是想让自己更容易抵抗住下跌的恐惧那么继续持有不动,你可以在做资产配置时,在你原来觉得合适的债券配置比例基础上,再稍微多加上一点点。
 
罗宾斯:你对投资者还有什么其他建议?
 
约翰·博格:别看《华尔街日报》!别看电视上播出的那些财经节目!开个玩笑。
 
我上过很多次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,多次接受采访,我一直很奇怪,为什么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问我。
 
那些股票电视节目,都是在大喊大叫地让你买这个股票,卖那个股票。这只会让你偏离投资的本质,只会让你分心。
 
我们浪费了太多时间,浪费了太多能量,关注那些与投资相关的东西,其实你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的。
 
你只能得到市场平均业绩,即和市场指数相同的业绩,有时多一些,有时少一些。大多数时候只会比市场平均水平少一些。
 
只要一直持有标准普尔500指数,你就可以轻松地拿到平均业绩。
 
那些一直持有指数基金的人,赚的最多的不是钱,而是时间,是生活。
 
不做频繁交易,不天天折腾,给你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,让你更多地享受生活。带孩子去公园玩,带家人出去吃顿晚餐。如果这些都做不了,你也可以读一本好书。
 
罗宾斯:钱对你意味着什么?
 
约翰·博格:我不把钱看成目标,而是把钱看作达到目标的手段。
 
有一个很精彩的故事,讲的是两位作家库尔特·冯内士特和约瑟夫·海勒。他俩在谢尔特岛一个聚会上碰到了,于是一起喝酒。
 
库尔特特看看约瑟夫,对他说:“你看那个人,我们今天聚会的东道主,就在那里。你知道吗,这家伙今天赚了1 亿美元。他一天赚的钱比你那本《第22条军规》所有的版税加在一起还要多。”
 
约瑟夫回过头来看看库尔特,然后说:“那也没什么,因为我有些东西,他再有钱也永远不会有。这就够了。”
 
我留给孩子的财富足够他们干自己想干的事,但是并不够养着他们什么事都不用干。
 
我经常对他们说:“有的时候,我真希望你们能有我小时候那样的成长经历,你们就能拥有我拥有的所有优势了。”
 
我的孩子听后的第一反应是:“像你那样长大,你说的应该是劣势吧?”
 
“不,孩子,我说的是优势。穷得只能勉强生活,努力工作,努力打拼,闯出一条自己的路。”